pursuer HMI设计 2025年08月30日 20:40 河北
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渗透,车载显示系统也迎来了全新突破。尤其是以“全景抬头显示”(简称PHUD)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,正成为宝马、小米、大陆集团等众多车企与供应商竞相布局的焦点。
什么是 PHUD?
相比传统HUD仅能在挡风玻璃局部投射小范围信息,PHUD是基于超近距投影技术打造的全新形态产品,核心是通过 “专属黑带+多模组投影” 的组合,实现覆盖整个驾驶舱宽度的全景显示。
它不仅能替代传统仪表盘,还可融合导航、娱乐、安全提示等信息,以近乎“隐形”的方式融入驾驶视野。这种设计不仅大幅提升显示对比度,还克服了传统HUD在强光下可视性差的问题。配合Mini-LED多区分区调光,PHUD在亮度、色彩和均匀性方面都表现更优。
PHUD 的核心优势
PHUD 能快速走红,并非仅靠 “全景” 的噱头,而是真正解决了传统显示方案的痛点:
告别信息拥挤,视野 “拉满”
传统HUD为避免驾驶员低头,将导航、车速等信息挤在主驾前方的小框内,复杂路况下易造成信息过载;而 PHUD 的 1.1m 超宽显示区域(如小米 YU7)可分区域展示信息 —— 主驾侧显示驾驶关键数据,副驾侧可同步呈现娱乐内容,甚至支持盲区预警、门开提醒等动态信息覆盖,兼顾安全与体验。
解决 “对焦切换” 难题,更安全
很多人好奇:“用远端屏代替不行吗?” 答案藏在成像距离里。远端屏无论布置多远,仍属于 “车内实体屏”,驾驶员看屏时需将视线从马路(远焦)切换到屏幕(近焦),易产生视觉疲劳;而 PHUD 通过技术优化,可将成像距离延伸至 “车头以外”,眼睛无需频繁切换对焦,大幅降低注意力分散风险。
极简座舱设计,科技感拉满
由于 PHUD 可直接替代传统仪表盘,车内无需再保留独立仪表模块,能让座舱设计更简洁 —— 比如宝马新世代车型取消了经典的 iDrive 旋钮和仪表盘,小米 YU7 也因 PHUD 的应用,打造出了 “无仪表” 的悬浮式座舱,配合自定义 IP 形象、动态模式联动等功能,进一步强化了人车交互的趣味性。
尽管PHUD显示效果惊艳,但也面临诸多量产难题,比如,高功率投影模块带来的散热需求;与空调出风口、线束布局的结构冲突;光学设计与镀膜工艺的成本控制;已有技术专利壁垒与授权费用等。
PHUD玩家就位
如今的 PHUD 赛道,既有宝马、大陆集团等传统巨头,也有小米、华为等科技企业,不同玩家的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位各有侧重:
宝马:“开创者” 的豪华进阶
作为最早提出 PHUD 概念的品牌,宝马在2023年CES 展上推出了 “BMW Panoramic Vision”,核心亮点包括:
PHUD通过将车速、导航指示、驾驶模式等信息投影至挡风玻璃,使驾驶员无需低头查看仪表盘或中控屏,显著减少了注意力分散,降低事故风险,提升了驾驶安全性;
在今年CES 2025上, 宝马发布了搭载P-HUD技术的量产版iDrive 9. 0系统 , 计划 2026 年正式量产,彻底取消传统仪表盘,仅保留触控交互。
小米:“破局者” 的性价比打法
小米在 2025 年战略发布会上,通过 YU7 车型将 PHUD 带入 “中端市场”,其 “天际屏全景显示” 的核心优势是 “体验不缩水,成本可控”:
采用三块 Mini LED 屏幕作为显示源,实现 1200nits 峰值亮度、903 分区控光,反射率<1%,零重影、低畸变;
支持高度(10 挡)、亮度(5 挡)调节,提供 “脉动组合”“速迹组合” 等 3 种官方信息模板和五类可灵活自定义的卡片分类,还能自定义 IP 立体形象;
创新加入 “盲区警示”“门开提醒” 等场景化功能 —— 车辆停稳后若监测到后方来车,PHUD 会闪烁警示,避免乘员下车时与非机动车碰撞。
供应商阵营
除了整车厂,供应商的技术突破也加速了 PHUD 的普及,头部玩家各有专攻:
光锋科技(宝马疑似供应商):凭借 ALPD 激光显示技术,从影院激光厅、家用激光电视切入汽车领域;
华阳多媒体(小米供应商):聚焦车载 HUD、无线充电器等产品,客户覆盖比亚迪、北汽、华为等,其 PHUD 方案通过多模组组合实现超宽显示;
未来黑科技:近四年全球 HUD 专利申请量居中国企业首位,累计出货量超 60 万台,合作车企包括宝马、理想、比亚迪等,2022 年率先实现 WHUD 量产;
大陆集团:计划 2026 年推出 “Scenic View HUD”,通过 2-5 块紧凑屏幕组合实现全景显示,支持高效矩阵背光,优化功耗与对比度。
京东方:CES 2025展示的44.8英寸贯穿式PHUD大屏,集成了氧化物驱动与2850分区Mini LED背光,重塑了智能座舱投影新体验。
马瑞利:黑镜抬头显示支持高度自定义内容,可根据驾驶员需求定制辅助信息,带来更丰富的交互体验。同时搭载盲区视野辅助功能,可实现预警信息快速提醒。
PHUD 会成为下一个 “座舱风向标” 吗?
从行业趋势来看,PHUD 的爆发并非偶然 —— 它既契合了智能驾驶对 “多维度信息显示” 的需求,也顺应了座舱 “极简化、科技化” 的设计潮流。未来,PHUD 还将朝着两个方向进化:
“PHUD+AR-HUD” 融合,打造沉浸式交互
目前 PHUD 主要负责 “车内常显信息”(如车速、能耗),AR-HUD 专注 “车外 AR 融合”(如车道级导航、障碍物标注);未来两者有望结合,比如宝马概念车展示的方案 ——PHUD 作为基础信息层,AR 信息直接叠加在真实道路场景上,实现 “人车驾协同” 的沉浸式体验。比如小鹏P7的“路怒消消气”搭配小米的PHUD就很有意思了!
生态延伸:从 “显示工具” 到 “智能入口”
随着车内 IoT 生态的打通,PHUD 可能不再局限于驾驶信息显示 —— 比如整合家庭日程提醒、健康数据、远程视频通话等功能,甚至支持 K 歌歌词全屏显示、办公文档投影,成为连接 “车、家、人” 的智能交互入口。
正如当年特斯拉取消物理按键、PHUD 或许正开启座舱设计的 “下一个时代”。若小米、宝马等先行者能通过产品验证其用户价值,未来 2-3 年,PHUD 有望从高端车型下探至 15-20 万主流市场,成为智能汽车的 “标配竞争力”。
你认为 PHUD 会成为下一个座舱 “必选项” 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
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侵权,请联系删除